專家解讀:2019年11月PMI
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認為: 11月份PMI指數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,重新回到榮枯線以上,表明經濟運行開始顯露由降轉穩跡象,但基礎仍需大力鞏固。從歷史數據觀察,在趨勢性變化之外,一些短期因素影響也需注意。10月份有十一長假,對于與上個月對比的環比指標看,會受到一定影響。當然,下半年以來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明顯加大,其效果正在不斷顯現,經濟由降轉穩跡象也在逐漸顯露。這兩類因素綜合起來,會形成較為明顯的變化。這是11月份生產類、訂單類、采購、原材料庫存等指數明顯提高的主要原因。綜上,受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影響,11月份經濟運行初現由降轉穩跡象,但不宜從指數提高幅度方面過度評估。要特別注意仍然存在的下行壓力,著力擴大內需,繼續加大相關政策的落實力度,不斷鞏固和加強經濟回穩的態勢。
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企業景氣處處長史朝暉表示,生產和需求端雙向回升,都達到下半年以來高點,帶給制造業回升動力。史朝暉說:“整體來看,制造業有所回暖,從11月份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運行情況來看,制造業的供需狀況是有所改善的,企業的生產活動擴張也在加快??傮w上看,我國經濟總體的景氣有所回升?!?/span>
供需雙雙回升,和節假日因素有關,也反映出我國進出口形勢有所好轉。史朝暉表示:“由于2020年的春節是在1月份,和往年相比較早,在調查當中部分企業也反映有提前采購備貨的情況,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供需指數的回暖。另外,從外貿的情況來看,由于圣誕節部分產品海外訂單有所增加,以及國內需求回暖等因素的拉動,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均比上月有所提升,也反映出制造業的進出口形勢有所好轉?!?/span>
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2019年11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重回擴張區間
11月份,制造業PMI為50.2%,比上月上升0.9個百分點,在連續6個月低于臨界點后,再次回到擴張區間。本月制造業PMI的主要特點:一是供需兩端均有改善。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2.6%和51.3%,環比分別上升1.8和1.7個百分點,均為下半年以來的高點,其中新訂單指數重回擴張區間。從行業大類看,農副食品加工、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、醫藥、汽車、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等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上升,且均位于擴張區間。二是進出口有所好轉。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48.8%和49.8%,環比分別上升1.8和2.9個百分點。其中,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,與圣誕節海外訂單增加有關;進口指數回升明顯主要受國內需求拉動。三是大中小型企業景氣普遍回升。大、中、小型企業PMI為50.9%、49.5%和49.4%,分別高于上月1.0、0.5和1.5個百分點,其中大型企業PMI再次回到擴張區間。從生產情況看,大、中、小型企業生產指數均高于上月,全部位于臨界點之上。四是轉型升級加快推進。從重點行業看,高技術制造業、裝備制造業和消費品行業PMI分別為51.7%、51.0%和51.1%,均連續兩個月上升。
受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,制造業下行壓力依然存在。從反映市場變化情況的價格指數看,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為49.0%和47.3%,分別比上月下降1.4和0.7個百分點,均連續兩個月回落。部分企業反映轉型升級取得一定成效,經營環境有所改善,但資金緊張問題仍較突出。調查結果顯示,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比重為38.2%,高于上月1.5個百分點。
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,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回升,表明四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得到一定釋放。但目前來看仍然存在需求走弱風險,PMI回升勢頭是否能夠延續仍需要觀察。逆周期穩增長政策仍需要延續,重點降低制造企業經營成本,持續促進企業生產預期改善。
免責聲明:內容來源于網絡,并不代表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觀點,如有不同意見請與作者聯系。